受業王錦泉謹跋
妙著“拗步捋手”
《岳氏八翻手拳法》向以技擊性強著稱,其動作迅速,發著奇妙莫測,較之其他拳種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其中奧妙,唯在捋手一著,更加之拳、掌之緊 隨搏擊,配合得當,使敵措手不及,難以防范。拳經云:“千手之捷,莫如手 足齊集。”所以出步捋手妙在“手腳齊到”、“順拗”之間。現以上八路第二路為例,“順步捋手”,上右步,右手捋敵右腕,擰身向右,側身緊緊吃住敵右臂,吸貼于自身肋腹部,制住敵之右半身,與此同時迅速上左步,隨左步左穿直撲敵面抹打,以引敵左手出迎,以便擒敵就范。但此一著法出手上步稍一遲緩,不僅難以上步出手,而且易受敵右肘右膀之沖頂擠靠我左肋,乳根之危逼,如欲避此危勝敵,非拗步捋手莫屬,因順步捋手,上步之難,致使技擊著法不能盡其能而發揮,若以拗步捋手,則可避免上步之難,遭敵膀肘沖擊之危,又可手腳齊到,隨動出著,動作敏捷,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,迨敵欲還著防御之時,早已被擲出數尺之外而摔跌矣。故此,拗步捋手必須多練精練,掌握其中奧妙,使之千變萬化,化勁于無形,發勁于巧妙。肘不含勁上肢空,膝不含勁下肢松,腰不含勁全身空,頭頂腳蹬任督通,時時處處含蓄勁,萬氣歸根勁自生,勤學莫怠。
第二部分
形意與八卦
形意拳的源流及其發展簡史(講稿)
今天我們大家共同學習一下形意拳的源流及其發展的歷史,以便大家在學習形意拳中依據歷史資料記載去研究它,并弄清哪些是傳說,哪些是斷章取義、牽強附會,哪些是敬仰假托。這個題目比較大而且也很復雜,現在我 們把它分為三個問題來研究。
1.形意拳在我國源遠流長,且有深厚而廣泛的群眾基礎,是祖國歷史文化遺產寶庫中的瑰寶,是我國傳統拳術中內家拳之一。三百多年來,形意拳綿延不斷,源源不絕,歷經先輩們的實踐、改進、充實、豐富、總結,故而 有了很大的提高和發展,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一個拳種。新中國成立后,在黨和國家的領導和關懷下,形意拳和其他運動項目一樣,得到了普及和發展。形意拳不僅在國內,而且在國外也將成為廣大群眾喜愛的一種運動形式,在這大好形勢之下,山西作為形意拳的發祥地,如何進一步推動形意拳的發展,如何使之科學化、社會化,使這一技擊性強,能提高健康水平、改變身體素質并有防病治病顯著效果的拳種繼承下去,發揚光大,為全民健康做出更大貢獻。
2.形意拳名稱之由來:關于形意拳的名稱,自師傅開始起名曰“意拳”, 后又稱之為“心意拳”、“心意六合拳”,再以后才定名為“形意拳”。形意拳名稱的改變,也正是形意拳逐漸提高,逐漸完善以至集大成之境地的不斷發 展的軌跡。
明末清初的形意拳以劈、鉆、崩、炮、橫五拳為基本拳法,用五行哲理對它進行解釋,以示相生相克的拳法變化,此乃五行拳。五行拳在鍛煉時必須以意為先,以意念、意識來調動和指揮氣血、勁力、肢體的活動,一舉一 動要做到氣、力未到意先行,手足未動意先領,以意行事,因之將五行拳叫做“意拳”。在練習中,凡是起落、進退、翻轉、開合,每個動作,每個姿勢,都是以心用意,以意領氣,以氣催力,故又稱之為“心意拳”。心意拳內 則,心與意、意與氣、氣與力之相合,外則手與足、肘與膝、肩與胯之相合,是謂之六合。所以又稱之為“心意六合拳”,意為形之總領,形為意之體現, 外形與內意相合為一,并依照一定的規矩格式組成的技擊運動,即為形意拳術,故最后又定名為“形意拳”。
3.形意拳究竟起源何時?又是何人所創?
關于起源于何時,創于何人之手,眾說不一,言傳耳聞,軼事野史均非可靠,必須是文史資料記載方可相信。過去對形意拳的說法約分為三:第一種說法,系傳說或是牽強附會。傳說形意拳是達摩老祖所創,達摩從印度來中國傳授佛經于嵩山少林寺,面壁十年而化,看來達摩與形意拳無甚牽連瓜葛,那為什么后人把他說成是形意拳的創始人,究其因可能有二:一是他在少林寺十年面壁而化,而后少林寺出了不少武技高超的武僧,因之后人便認為形意拳是達摩所創。二是一詩人為了紀念達摩東土傳經精神,作了一首 《詠達摩》詩,其中寫道:“達摩西來一字無,全憑心意練功夫,要從紙上求佛法,筆尖蘸干‘洞庭洞‘。”問題就出在了 “全憑心意練功夫”這句詩上,因形意拳原名心意拳,所以后人斷章取義、牽強附會地認為形意拳是達摩老祖所創,實際形意拳與達摩無絲毫關聯。
第二種說法,說形意拳是岳飛所創。岳飛字鵬舉。河南湯陰縣人,生于北宋徽宗癸末年(公元1103年),卒于南宋紹興辛酉年(公元1141年),終年38歲,系宋朝的一員名將。
在一本佚名的古拳譜序中寫道:“當武穆童年時,受業于名師,精通槍法,脫槍為拳,自立一法,以教將佐,名曰藝(意)拳,神妙莫測,蓋古來未有之技也。以后金、元、明數代鮮有其技。獨我姬公,名際可,字隆豐者 (黃新明的《姬際可生平初探》一文考證為“龍峰”,生于明末清初,據黃新明考證姬際可生于明萬歷年間,卒于清朝的康熙年間),為蒲東諸馮人氏(即今山西省永濟市),訪名師于終南山,遇異人,得岳武穆王拳譜。揣練數載,盡悟其奧妙,后授余師曹繼武先生,生于秋蒲(今安徽省),無人不知其勇, 先生學武十有二年,技勇大成……”這一段拳譜的序言寫在清乾隆十五年歲次庚午荷月,由戴龍邦先生序于河南馬學禮先生書屋。從上述序言中及師傅口授中都說形意拳是岳飛所創的。
另一種說法形意拳不是岳飛所創。1982年黃新明同志為考證形意拳起源,專程由安徽來山西永濟縣(現為永濟市)尊村做了一番調查,在他寫的《形意拳起源考》一書中析:①從史籍來看,沒有岳飛編拳的記載。②岳飛生于 1103年,死于1141年,只活了38歲,他除了在宣和四年前過了一段比較安靜的生活外,從軍后的十九年是緊張的戎馬生涯,在奪取勝利的關鍵時刻, 接到了十二道金牌,從此剝奪了他的一切。從時間上來說,岳飛沒有多少精力來完成此項工作,因為編拳并非易事,編拳要注意由簡到繁的順序,要考慮它的力學原則和技擊手法,要合理安排難度和密度,要講究藝術造型的優美,編好后還要經過實踐的考驗,怎么會在短時間內解決呢?③從岳飛終年到明朝滅亡的1644年,已有五百年時間,假如岳飛編過《形意拳譜》,目的 自然是練兵,那么官方頒布,下令練習,學者定會成千上萬人,怎會中斷五百年后,只留下個本本給后來穩居在終南山的“異人”呢?如果說岳飛確實 教他的部下練習,并且風靡一時,只是后來中斷了,這證明岳飛編的拳很不成功,因為任何優秀拳法,總是由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的,越實踐越提高, 越顯示它強盛的生命力,特別是在那個非常需要武術的時代。
“由此可以看出,形意拳創于岳飛的說法是假托的……形意拳假托岳飛所創……對本拳種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,這便是形意拳假托為岳飛所創緣由。” 從黃新明同志分析的以上三條原因來看,很明顯,他對形意拳是岳飛創造持否定態度。
無論說形意拳是不是岳飛所創,目前看來,證據都不足,前者找不到可靠史料佐證,后者是出于個人的推理和判斷,因此形意拳的起源,仍是一個尚待進一步考證的問題。第三種說法,說形意拳是姬際可所創。在黃新明的《姬際可生平初探》 中說:“尊村原名宗村,后改為北評義村,又改為尊村(有誤寫均村),該村西距黃河二里(今又東遷七里),西南距蒲州三十五里,東南距中條山五十 里,蒲州一帶,相傳是虞舜故居(‘舜都蒲坂‘即今永濟),地勢險要,自古為軍事重地。尊村現有居民229戶,1167人,其中姬姓144戶,占總戶數的 63%。姬姓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大槐樹遷來。遷居后,姬從禮為一世祖,文坤為二世祖,姬聰為三世祖,姬廉為四世祖,姬贊為五世祖,景鸞為六世祖,中庸為七世祖,姬訓為八世祖。姬訓字學古,生二子,長子為際時,次子名際可。際可少年時,家中有土地二百余畝,羊二百余只,際可妻謝氏,生六子,次第為名:甲杰、甲胥、甲偉、甲傣、甲僑、甲侃。乾隆五十五年手抄本《姬氏族譜》卷二對際可的記敘有“技勇絕倫,老年破流寇于村西,手殲渠魁,人號神槍。訓次子,字龍峰,傳藝河南,至今人以夫子事之”的評語。
瀏覽41次